瓜尔豆胶黏度的下降与温度、pH值、金属离子、酶、氧化还原剂、剪切力等多种因素有关,具体如下:
一、温度
高温:一般来说,温度升高会使瓜尔豆胶分子的运动加剧,分子间的氢键等作用力减弱,导致分子链的伸展和缠结程度降低,从而使黏度下降。当温度超过一定限度,如80℃以上,它的分子结构可能会发生不可逆的破坏,黏度下降更为明显。
低温:在低温下,瓜尔豆胶分子的运动减缓,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强,原本松散的分子链会逐渐聚集,溶液的黏度反而会有所增加。但如果温度过低,导致溶液冻结,冰晶的形成可能会破坏它的分子结构,解冻后黏度可能会下降。
二、pH 值
酸性环境:在酸性条件下,尤其是pH值低于4时,瓜尔豆胶分子中的糖苷键可能会发生水解断裂,使分子链变短,从而导致黏度下降,而且随着酸性增强,水解程度加剧,黏度下降越显著。
碱性环境:在碱性条件下,瓜尔豆胶通常具有较好的稳定性,一般pH值在8-10范围内,黏度相对稳定,但当pH值过高,超过12时,可能会引起其分子结构的变化,导致黏度下降。
中性环境:在中性 pH 值附近,瓜尔豆胶通常能保持较好的黏度稳定性,但一些微生物在中性环境中容易生长繁殖,微生物产生的酶可能会分解瓜尔豆胶,从而使黏度下降。
三、金属离子
二价金属离子:像钙离子、镁离子等二价金属离子,在低浓度时,可能会与瓜尔豆胶分子中的羟基等基团发生络合作用,使分子链交联,从而增加溶液的黏度。但当二价金属离子浓度过高时,会与瓜尔豆胶分子上的多个位点结合,破坏分子链的正常构象,导致黏度下降。
三价金属离子:三价金属离子如铁离子、铝离子等,由于其电荷数较高,与瓜尔豆胶分子的相互作用较强,即使在较低浓度下,也容易使瓜尔豆胶分子发生过度交联,形成不溶性的凝胶或沉淀,从而使溶液的黏度急剧下降。
四、酶
聚糖酶:聚糖酶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瓜尔豆胶分子中的糖苷键,将其水解断裂,使分子链变短,从而降低瓜尔豆胶的黏度,其作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,且酶的浓度、作用时间和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水解程度和黏度下降的幅度。
蛋白酶:瓜尔豆胶中可能含有少量的蛋白质成分,蛋白酶可以分解这些蛋白质,间接影响瓜尔豆胶分子的结构和聚集状态,进而导致黏度下降。
五、氧化还原剂
氧化剂:过氧化氢、次氯酸钠等氧化剂会使瓜尔豆胶分子中的羟基氧化,破坏分子链的结构,导致分子链断裂,从而使黏度显著下降。
还原剂:一些强还原剂如亚硫酸钠等,可能会与瓜尔豆胶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发生反应,改变分子的化学结构,进而影响其在溶液中的构象和相互作用,使黏度降低。
六、剪切力
高剪切力:在高剪切力作用下,如高速搅拌、泵送等过程中,瓜尔豆胶分子链会受到机械力的拉伸和撕裂,导致分子链断裂,从而使黏度下降。而且剪切力越大、作用时间越长,黏度下降越明显。
低剪切力:在低剪切力下,瓜尔豆胶分子链的缠结结构会逐渐被解开,分子链的取向发生变化,溶液的黏度也会有所下降,但下降幅度相对较小。
本文来源于:河南华悦化工产品有限公司http://www.huayuepeiliao.com/